检验科普——婴幼儿粪便化验标本应如何正确留取

来源:金沙js800000 发布时间:2022-02-11 浏览次数:6182次

粪便检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检验项目,粪便常规检验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三大常规检验之一,主要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了解肠道有无炎症、感染、出血、肿瘤等,了解胃肠道和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检查肠道致病菌,可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和分析有无菌群失调等,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粪便的颜色、性状的检查,二是粪便的化学检查,三是粪便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有无病理成分,如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食物残渣、脂肪球、淀粉物质、结晶、寄生虫卵、肠道原虫、细菌等各种形态学检查,四是微生物病原学检查,如肠道病毒检查及细菌培养等。

图片1.jpg

图片2.jpg

粪便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对于最大限度发现异常,避免漏检漏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婴幼儿患者,由于无自主行为,粪便标本的留取要由家长来完成,婴幼儿粪便留取过程有一定难度,要求家长必须耐心、细致,临床上婴幼儿粪便标本留取不合格现象较为普遍,如使用有吸水性的容器(尿不湿等)留取,使粪便中的病理有形成分吸附而不能检出,粪便中混有尿液,污水、灰尘杂质等情况会使粪便中的有形成分破坏或者难以辨认,送检时未选用含有血、黏液、脓等病理成分的粪便送检,留取后送检时间过长等等一些不合格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图片3.jpg

因此粪便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采集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容器当中,婴幼儿在采集困难时,可在尿不湿等臀垫内加垫一层塑料纸,防止被吸附,同时要注意不能有尿液混入。

2、对于收集到的粪便标本可用干净竹签挑取含有血、黏液、脓性等病理成分的粪便约指头大小的量盛装到干净无吸水性的容器送检。

3、用化学法做隐血试验时、还要避免饮食和药物的干扰。

4、在做寄生虫检查时,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根据需要可能要留取全部粪便或部分粪便。

5、采集后的粪便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一般在1小时内送检。

6、进行细菌学检查时,粪便标本应收集在无菌容器内。


                                            撰稿:蒋永悟      审核:陈军